Call us now0755-8668-0658 Emailinfo@immuclin.com
一例ACTL靶向性免疫细胞联合奥希替尼治疗肺腺癌分析
文章作者:admin 所属类别:肺癌 阅读量:1315

X某,男,63岁。晚期肺癌患者[右上肺腺癌 cT1cN3M1b IV期 (双肺、双侧肺门纵膈淋巴结、右侧第9肋骨及右侧胸膜转移,胸水)]。由于患者已失去手术治疗指征,且对传统化疗有所顾虑,但病情较重。遂根据患者的血肿瘤标志物化验结果,同年7月开始进行以癌胚抗原(CEA)、角蛋白19CK19)和糖类抗原15-3CA15-3)为靶点抗原的ACTL靶向性细胞免疫治疗(简称“ACTL”)。第一阶段治疗为每5天一次的冲击治疗,以达到尽快杀灭癌细胞,阻止病情进展的目的。在治疗期间患者无明显毒副作用,自觉精神状态尚可,并能坚持游泳锻炼。

8月胸部CT检查与6月胸部CT检查结果对比显示,右上肺前段软组织密度结节较前略增大,但未超过20%以上。根据肿瘤生物治疗的irRC疗效评估标准,判断病情为稳定状态(irSD)。同月因胸水细胞学检查提示EGFR 21号外显子错义突变,开始口服第三代小分子靶向药物(奥希替尼)。


血化验cyfra21-1CK19片段)恢复正常,血CEACA15-3异常水平明显下降。鉴于奥希替尼仅服用二周,故可判断ACTL治疗发挥作用。同月25日胸部CT检查显示双肺病灶明显好转,瘤负荷量下降,肋骨转移病灶无变化,胸水开始减少。但出现左肺片状影为奥替尼所致的间质性肺炎因患者无明显的相关症状考虑不予以处理

连续2次胸部CT复查表明,双肺的瘤负荷量继续下降,胸水减少,肺斑片影密度变淡。患者精神状态佳,无自觉症状。

今年1月底胸部CT复查显示右上肺前段结节继续缩小,边缘毛刺状阴影几乎消失,肋骨转移病灶无变化。颅脑核磁检查未发现脑部转移。根据治疗效果和患者状态,ACTL治疗频率调整为10天一次。

       CEACA15-3恢复到正常范围,cyfra21-1继续保持正常。现患者精神、体力状态佳,睡眠、饮食正常,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并可外出旅游。目前,依照患者情况将治疗频率调整为2周一次的常规治疗方案,并考虑以微创治疗进一步降低原发病灶的瘤负荷,对于间质性肺炎、胸水和骨转移不进行针对性处理。

动态胸部CT扫描结果分析


(红箭头所指处为右上肺前段的原发病灶,明显减少)


根据血清肿瘤标志物变化曲线图可明显发现,在治疗过程中血肿瘤标志物有短暂反弹,随后其异常水平大幅下降,符合肿瘤生物治疗的特点。


关键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