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负向免疫调控机制的肿瘤免疫治疗
时间:2023-01-12
作者:admin
来源: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通过激发和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免疫疗法只能清除少量的或者播散的肿瘤细胞,对于晚期负荷较大的实体肿瘤的效果有限。故常将其作为一种辅助治疗与手术、化疗、放疗等常规疗法联合应用。先用常规疗法清扫大量的肿瘤细胞后,再用免疫疗法清除残存的肿瘤细胞,可提高肿瘤综合治疗的效果并有助于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基于负向免疫调控机制的肿瘤免疫治疗
由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机制分为正向机制和负向机制,故可基于这两种机制而开展两种不同思路的肿瘤免疫治疗。以往的教科书里介绍的各种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其思路多是根据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效应机制,即从正向机制方面提出的,这些疗法包括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特异免疫治疗。用于肿瘤非特异性免疫治疗的主要是一些免疫调节剂如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BCG)、OK432、含CpG基序的DNA或寡核苷酸(CpG-DNA/ODN)、短小棒状杆菌、酵母多糖、香菇多糖等,免疫调节剂可非特异性地增强宿主的免疫功能、激活宿主的抗肿瘤免疫应答,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效果。此外,很多具有抗肿瘤效应的中药也通过非特异性免疫机制发挥治疗作用。特异免疫治疗又可分为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两大类。肿瘤的主动免疫治疗主要利用肿瘤抗原的免疫原性,采用各种有效的免疫手段使宿主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肿瘤抗原的抗肿瘤免疫应答,最常用的是给荷瘤宿主注射具有免疫源性的瘤苗(tumor vaccine)。肿瘤的被动免疫治疗是给机体输入外源性的免疫效应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免疫效应细胞等,由这些外源性的免疫效应物质在宿主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该疗法不依赖于宿主本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即使宿主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其仍能比较快速地发挥治疗作用。常用的肿瘤被动免疫治疗的方法包括抗体的导向治疗、细胞因子输入治疗、过继免疫治疗等。
目前研制出来的针对负向免疫调节机制的肿瘤治疗的方法有多种,主要包括靶向负向免疫调节细胞和靶向负向免疫调节分子两大类。其中,靶向负向免疫调节细胞的主要是靶向Terg、MDSCs的各种疗法,靶向负向免疫调节分子的疗法也有很多种。
文献来源:肿瘤生物治疗学
关键词: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