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之抗原特异性T细胞治疗
时间:2023-01-12
作者:admin
来源:
过继性免疫效应细胞治疗(adoptive cellular immunotherapy,ACI)指给肿瘤患者输注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使其在肿瘤患者体内发挥抗肿瘤作用。在肿瘤患者体内存在的特异性及非特异性免疫调节网络往往限制了免疫活性细胞的扩增,二体外培养可突破此调节网络,大量扩增免疫效应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免疫细胞可绕过体内肿瘤免疫障碍的种种因素,使肿瘤抗原特异性耐受的免疫细胞被逆转。目前基因工程可大量克隆不同的细胞因子、肿瘤抗原及多肽,这使体外活化、扩增大量的抗肿瘤免疫细胞更为可行。免疫细胞的体外活化、扩增避免了一些制剂体内大量应用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因此,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可取得常规方法无法达到的疗效,加之副作用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用于过继细胞免疫治疗的免疫效应细胞根据其作用的特异性的不同可分为非特异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巨噬细胞(Mф)、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自然杀伤T细胞(NK T)和γδ T等。特异性的免疫效应细胞包括特异性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肿瘤浸润T淋巴细胞(TIL)和B淋巴细胞等。
抗原特异性T细胞治疗
CTL和TIL均属于T淋巴细胞,在介导抗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中起到了主要的作用。此外,γδ T细胞和NKT也分别是T细胞的不同亚群,但他们的作用多以非特异性作用为主。
在抗肿瘤的免疫应答中细胞免疫起着主要作用,特别是CTL,它是抗肿瘤免疫的主要效应细胞,故也应是用于过继免疫治疗的最佳细胞。1989年Boon等从特异性CTL入手,首次成功地分离出了3种人黑色素瘤MAGE抗原(MAGE-1、MAGE-2、MAGE-3),并建立了通过CTL克隆来鉴定肿瘤抗原的技术路线。目前发现的能被CTL特异性识别的肿瘤抗原有tyrosinase、gp100、gp75、Melan-A/MART、MAGE、BAGE、BAGE基因族等。这一系列肿瘤抗原的发现和鉴定,为肿瘤特异性CTL治疗奠定了基础。寻找新的肿瘤抗原及其特定的抗原肽片断,通过人工合成及基因工程的方法进行制备,即可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又可在体外诱导特异性的CTL用于过继免疫治疗,将会产生更理想的治疗效果。Dissi等从P158中选出2条特异性的抗原肽,在体外刺激分离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诱导出抗原肽特异性的CTL,杀伤实验证实其具有杀伤活性并可在体外增殖。动物实验也证实了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Flood发现CTL在体内聚集到肿瘤部位的能力强于LAK和NK,且能特异性地杀伤肿瘤细胞。Nakao等用Cr标记的CTL体内示踪实验证实,CTL仅对其抗原特异性的肿瘤有杀伤活性,而对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无杀伤作用。这些试验结果为CTL应用于肿瘤过继免疫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CTL杀伤靶细胞的机制:① 释放穿孔素与颗粒酶,这是CTL杀伤靶细胞的主要机制。穿孔素(perforin)是一种结构和功能类似补体C9的糖蛋白,有很强的溶细胞活性,在Ca2+存在下单体形式的穿孔素能在靶细胞膜上聚合成内径5-20nm的贯通孔道,这种异常通道适Na+、水分进入靶细胞内,K+及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核酸)则从细胞内逸出,从而使靶细胞渗透压改变,进而溶解破裂。穿孔素也可与杀伤颗粒内的颗粒酶A、B(GraA、GraB)协同作用,启动靶细胞凋亡。颗粒酶是丝氨酸蛋白酶,可经过穿孔素形成的孔道,亦可自主进入靶细胞内,其主要成为GraB使蛋白酶caspase活化从而诱导靶细胞凋亡。② 通过CTL表面的FASL与靶细胞表面的FAS结合而诱导靶细胞的凋亡。CD4+ CTL主要通过清除活化的APC和T细胞而发挥免疫调节的作用,此外还可通过旁观者效应杀伤靶细胞,参与某些病理过程的发生。CD4+ CTL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FASL/FAS途径介导细胞凋亡,且不受MHC限制,无抗原特异性作用。大量实验室及临床前实验证实,特异性CTL具有强大的抗肿瘤活性。在此基础上,1986年开始了第一例自体CTL过继性免疫治疗试验。
文献来源:肿瘤生物治疗学
关键词:
过继性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