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l us now0755-8668-0658 Emailinfo@immuclin.com
ACTL科研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一例分析
文章作者:admin 所属类别:肺癌 阅读量:2357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EGFR-TKI)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重要药物,具有确切的疗效。但其最大缺点是容易出现耐药而导致患者复发。这些复发患者仍可能是ACTL靶向性细胞免疫治疗(简称ACTL治疗”)的适应症。

胡某,男,58岁,江南某地企业家。因确诊为非小细胞肺腺癌。接受手术治疗后,续以化疗和EGFR-TKI小分子靶向药物为主的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1年后出现复发,出现疲乏、失眠、呼吸困难、胸部剧烈疼痛等症状。胸部CT检查显示:两肺新见多发小结节,考虑转移性肿瘤,纵膈内多轻度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显示:左胸水,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病理诊断:(左锁骨上淋巴结穿刺活检)转移性低分化癌。

由于患者已经产生心理抗拒,拒绝进行是否具有第三代EGFR TKI小分子靶向药物治疗适应症的基因检测,且不愿接受化疗。经患者查询后,也拒绝医生推荐的PD-1单抗药物治疗。经医生推荐,表示愿意尝试ACTL靶向性抗非小细胞肺腺癌免疫治疗。

ACTL科研治疗靶点确定:

根据患者的肿瘤免疫组化检测结果,ACTL科研治疗的靶抗原为:CEA(癌胚抗原)、CK19(角质蛋白19型)、Her-2/neu。

 

ACTL科研治疗后的变化:

ACTL科研治疗一个月后,即二次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胸部疼痛明显减轻CT复查显示:胸腔积液较前减少。两肺多发微小结节,较前片明显缩小、减少。

患者共接受ACTL科研治疗4次,治疗期间未出现毒副作用。现胸水完全消失,身体已无疼痛感,睡眠明显改善。患者得知ACTL科研治疗有可能阻断或延缓第三代EGFR TKI小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后,同意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

小结: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通常经4至6次ACTL科研治疗方可观察到疗效。该患者经次治疗就出现病情缓解,生活质量改善。其原因尚待研究。

 

         ACTL科研治疗前后对比:

 

治疗前影像学示:两肺多发小结节,考虑转移性肿瘤。纵膈内多发轻度肿大淋巴结。

治疗后影像学示:两侧多发微小结节,较前片明显缩小、减少。

关键词:
分享: